宝博体育,宝博,宝博体育官网,宝博app下载,宝博体育网址,宝博体育官方网站,宝博体育注册,宝博体育靠谱吗,宝博体育登录,宝博体育入口,宝博体育注册,宝博官方网站,宝博APP,宝博注册,宝博网址
经过短暂休整,新一轮“苏超”联赛又要在本周末延续热度,打完这一轮,“苏超”赛程正好过半——从江南到江北再到全民狂欢,如今的“苏超”更成为世界的“苏超”。
在社交媒体“小红书”上,一名在南京上学的留学生发文说:“我朋友问我现在中国什么最火,我跟他们说是‘苏超’。”
上一轮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以下简称“苏超”),南京队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主场0∶0战平苏州队。这场最终没有进球的比赛,再度点燃了社交媒体的热情,而看比赛仅10元的亲民票价,也成为外国网友讨论的热点。
在国外一家知名社交新闻平台上,关于“苏超”10元门票的讨论在足球版块被置顶。有用户晒出他人在二手平台炒作“苏超”门票,10元门票卖到600元的截图,回复区网友评价“即使翻了60倍,也仍然比英超的球票便宜”。还有人说,这个价格在他们本地的球场“只能买到一杯啤酒”。
事实的确如此。以英超为例,曼彻斯特联队新赛季A类主场门票(对阵曼城、利物浦、热刺、阿森纳、纽卡斯尔联队)价格区间在60英镑至97英镑(按当前汇率1英镑约为9.66元人民币),最便宜的联赛C类主场门票价格区间也在35英镑至60英镑。而北京时间7月14日凌晨勇夺“世俱杯”冠军的切尔西队,多年来始终是英超“票王”:斯坦福桥主场上赛季对阵利物浦和曼联的单张VIP门票价格为1.25万英镑,创下英超门票价格纪录,而最普通一场联赛的最低价格,也要95英镑(其中包括35英镑会员费)。
由此不难想象英国球迷听说一场现场观众爆满的“苏超”门票只需要1英镑时的“爱恨交加”。
“苏超”热烈的气氛也让很多国际友人感到惊奇。“苏超”赛场上球员的拼抢、球迷激情的呐喊,已经形成一种奇特的“气场”。有美国网友在“苏超”入场人数超6万人的视频下评论说,中国的这个城市联赛“比我们的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还有激情”。
过去几十天,“苏超”不仅仅为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欢乐元素,更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士的“围观”。TikTok官方数据显示,6月30日至7月6日,话题“苏超”共收录短视频2.3万条,累计播放量12.1亿人次;6月30日晚,社交媒体“X”全球趋势榜第七位也出现“苏超”的相关话题。
社交媒体用户的关注不仅限于球场的热情。Instagram平台上,一条“苏超”比赛后观众自发收拾垃圾、清扫观众区域的视频引发了热烈讨论。有巴西的用户表示,“这是最好的球迷行为之一,敬佩这样的做法!”还有人观察到视频中跟着父母一起清理赛场卫生的小朋友,连发几个表情符号表示“可爱”,同时指出广大球迷这样的积极做法是对少年儿童最好的教育。
同样,被国内网友津津乐道的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,在被翻译成外语后,也收获了大量“笑声”。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的一条介绍江苏城市“恩怨”的视频下,有人用英超球队利物浦和曼联的“双红会”来作类比:“我知道这个意思,这种城市的恩怨就像利物浦和曼彻斯特(联队),球队的比赛代表了城市间多年的竞争。”也有人表示,这样的竞争“是足球本来的样子,充满热情、争斗,但又不失尊重与平等”。
“南京的球场看起来比我们国家最大的球场还好。”“苏超”南京队主场由五台山体育中心更换至南京奥体中心,“羡慕球场”的声音也随之传来。在不少航拍“苏超”球场的视频评论区,“苏超”背后强大的中国“基建”,成为外国网友关注的重点。“我去过南京,那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”“我去扬州的时候,有人跟我说这不是江苏‘最大’的城市。”
南京奥体中心连续3场门票售罄,单场观众峰值超6万人,高于同期中超联赛平均上座率;看台没有统一TIFO(可覆盖看台的大型横幅或拼图),由高校社团手绘的“盐水鸭VS小龙虾”横幅成为“最佳应援”;文旅融合,江苏旅游经济因“苏超”而再次活跃。国际专业媒体观察中,“苏超”是“以小见大”关注中国经济、文化和政治的最新切入点。
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经济版6月21日发表文章强调了“苏超”在经济上的成功。文章指出,“苏超”前3轮,吸引了19万名现场观众和数亿人次的线轮,“中国银联”(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)在江苏的文旅消费就上涨了15%。“3轮以来,赞助商从6家暴涨至20家”,同时直播带货助推球队周边产品、本地特产的形式,也形成了“赛事+电商”的闭环。
英国知名杂志《经济学人》也关注到“苏超”带来的经济效益,该杂志7月6日刊发文章表示,江苏制造业占中国对美出口的9%,在“中美关税战”的背景下,“苏超”带来的经济刺激尤为重要。文章引用数据指出,“苏超”带动外卖平台啤酒销量增长90%,酒店入住率反超新冠疫情前18%,“感谢足球,江苏的航班预订量较去年大幅增加。”文章写道。
香港《南华早报》的另一篇文章,认为“苏超”是“中国足球在足球强国之路上铺设的草根根基”。文章将“苏超”与新疆地区2024年开始的“石榴籽杯”、知名的贵州“村超”“村BA”并列,称其为“民族认同与基层治理的融合试点”。同时,文章认为,“苏超”热也推动了“到2030年建立20万个足球场”这一目标的实现。
随着“苏超”热度持续,香港《南华早报》7月5日再次发表文章,关注“苏超”背后日渐强大的技术力量。文章引用咪咕视频的数据,指出“苏超”在该平台的直播流量已经超过同期不少场次“世俱杯”比赛,同时指出短视频也是“苏超”爆火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回顾近几个月来的“苏超”热,赛场上球员们一次次的拼抢,赛场边球迷的一次次呐喊,城市里一座座完善的球场,通过民间与专业媒体的讨论,让江苏和中国的文化符号完成了一次跨文化传播。它没有职业巨星,却以球员的淳朴和球迷的热情让“散装江苏”“中国体育”以足球之名被世界完整看见。
现在还很难想象,已过半程的“苏超”到了赛季大结局时,气氛会是怎样的热烈。